国家公务员网 地方站:
您的当前位置:北京公务员考试网 >> 时政要闻 >> 重要新闻

公务员、事业单位招录如何才能破解“专业尴尬”

发布:2017-07-04 00:00:00 字号: | | 我要提问我要提问
  “中国语言文学类非中国语言文学”“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笔试第一名因‘专业不符’被刷”……在高校毕业生求职就业进入最后冲刺阶段的当下,上述新闻迅速成为舆论热点。有网友因此质疑相关招考的公平公正,还有网友用“萝卜招聘”等猜测消解着相关部门的公信力。
  “有地方招聘要求是法学专业,法律专业就没法通过资格审查”“广播电视新闻学、广播电视编导、播音主持都不算新闻传播学了”……翻一翻网友留言,可以看到,不少学生报考公务员或事业单位时,常常面临类似“专业尴尬”的问题。
  不少人已有应对经验。一位已研究生毕业6年的受访者表示,他大学毕业报名公务员考试时,就曾被学长提示过所学专业要与招考专业严格吻合。专业是新闻学的他,被学长提醒要慎报专业需求为“新闻传播学”或“新闻传播”的职位,以避免备考几个月,因“专业不对口”被刷掉。
  单位招考,设定专业有利于把对的人放在合适的岗位上,但所学专业内容相差无几,却因专业名称“一字之差”被拒之门外,既不利于用人单位选到更优秀的人才,也不利于百花齐放。
  细究不难发现,一些省份使用的专业分类不统一,可能是招考时出现“专业尴尬”的主要原因:有的探索出台本省层级的招考分类目录,有的参考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分类目录,还有一些省份尚无明确统一的专业分类。
  专业分类的不统一,也让招聘单位左右为难。西部某市一事业单位负责人告诉记者,上级部门明确要求“招聘中要特别注意专业、学历学位等内容的审查,严禁随意放宽招考资格条件”,而专业多一个字或少一个字都可能涉嫌放宽条件,这让他们有时也很无奈。
  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招考,到底有无统一的专业划分标准?记者在人社部官网、国家公务员考试录用系统官网上均未搜索到相关标准或解释。一些大型助考机构则表示,“关于国考,人社部没有统一的专业划分标准,请考生参考教育部公布的专业目录”。
  学科分类由教育部门负责,而人员招聘管理主要与人社部门有关,相关规则的解释权自然也在人社部门。目前的情况下,国考、省考、地方事业单位招聘尚无统一的专业目录或解释,人社部门相关工作人员即便再全能,也难免挂一漏万,对一些专业分类不熟悉,这就难免“误伤”考生。
  “专业尴尬”的背后,也与一些学校任性设置专业有关。一些学校结合当下热门,创设“工业机器人专业”等专业,还有一些高校为追求时髦,而将受到普遍认可的传统专业改“洋名”,如把生物学专业改为生命科学工程,把地理学专业改为环境工程等。这都可能会给学生在报考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时增加障碍。
  此外,考生遭遇“专业尴尬”,也与一些部门在处置相关问题时太教条有关。如果不是山西吕梁市派出核查组进行核查,“世界史不是历史学”的类似尴尬,可能还会被不少人遇到。吕梁市政府的调查也显示,虽然当地人社部门按照上级部门的指导目录进行专业设置,但对全国高校目前的学科专业掌握不够,存在对“招考学科专业把握不准”“执行文件机械教条”等问题。
  其实,招考中的“专业尴尬”,也并非无解。人社部门与教育部门等不妨紧密对接,明确规定学科专业目录,并将各省自行公布的公务员和事业单位报考专业设置分类指导目录等进行统筹、规范,每年根据实际情况微调。同时,可规定各地在招考时应对招考专业及其相近专业条件做出解释或描述,避免一些地方因“把握不准”而将人才拒之门外。此外,对一些高校随意设置专业,教育主管部门应予以关注并视情况纠正,维护学术严肃性,确保学生权益不受损。
  总之,对类似因“专业尴尬”而起的报考纠纷,有关各方应认真反思并避免,确保为各类人才提供公平竞争的优良环境。


点击分享此信息:
RSS Tags
返回网页顶部
CopyRight 2024 http://www.bjsgwy.org/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5022290号-26
(任何引用或转载本站内容及样式须注明版权)XML